<del id="862ci"><dfn id="862ci"></dfn></del>
  • <strike id="862ci"><input id="862ci"></input></strike>
    海門區:監督護航 守好“藍色糧倉”
    來源: 發布時間:2024-08-05 閱讀:0

    一尾尾搖曳的偽虎鯨在波瀾中穿過珊瑚、鰭翼翻飛,舞動著屬于它們的海洋樂章”。今年6月,在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海門港新區東灶港兩萬噸級通用碼頭附近海域,數十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偽虎鯨現身海面。成群的偽虎鯨迎風逐浪,嬉水玩耍,時而調皮地跳躍,時而追捕魚群,在海面上濺起層層水花。

    近年來,隨著海門區海域生態不斷改善,不少海洋珍稀動物頻頻光臨該區海域。這離不開海門區紀委監委的監督護航,和區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海門海事處等職能部門的多方努力。

    為切實開展海洋生態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海門區紀委監委開展海洋生態保護專項監督,對海洋伏季休漁制度貫徹落實、漁民海洋保護知識培訓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督促區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等職能部門,推動加大海洋漁業資源養護力度,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加快修復海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據了解,2023年以來我區在冊的88艘海洋捕撈漁船已于4月30日全部進港伏休。海洋伏休期間,海門區紀委監委督促區農業農村局結合第十五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個“全國海洋宣傳日”,組織開展漁民教育培訓、漁船應急演練、漁船隱患排查整改等活動,實現出海漁民教育培訓全覆蓋,為海洋生物休養生息、海洋資源養護。

    同時,海門區紀委監委督促區農業農村局開展涉海船舶“三非”行為專項整治,強化漁政、公安、市場監管、海警、海事等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三無”船筏非法捕撈、海釣等破壞海洋資源的違法違規行為。截至目前,共開展聯合執法行動27次,查處“三無”船(筏、艇)168艘,非法捕撈立案26起,并對19艘涉嫌釣魚的皮筏艇開展了“三無”船舶聯合認定。

    “去年以來,我區利用‘圍填海項目生態補償’‘東灶港作業區支線航道生態修復’等項目,多次組織開展海洋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向我區海域投放大黃魚魚苗2000余萬尾、黃姑魚180余萬尾、黑鯛苗種250余萬尾、梭子蟹苗種650余萬只、曼氏無針烏賊180余萬粒。”在東灶港碼頭,海門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向前來督查的區紀委監委派駐區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工作人員介紹增殖放流活動的開展情況。

    “下階段,我們將跟進監督,繼續壓實主體責任,傳導紀律要求,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地,營造保護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海門區紀委監委派駐區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