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862ci"><dfn id="862ci"></dfn></del>
  • <strike id="862ci"><input id="862ci"></input></strike>
    如東:“小切口”大起底 守好群眾“錢袋子”
    來源: 發布時間:2024-06-14 閱讀:0

    “針對村級集體資產資源租賃的八大重點整治任務,我室發出催繳通知6份,催繳租金入賬212.45萬元,核出溢出面積431.42畝,土地復墾面積76.8畝,為村集體挽回經濟損失106.43萬元。”近日,如東紀委監委第十二紀檢監察室在小切口專項整治推進會上,就“村級集體資產資源違規租賃問題”作階段性工作匯報。

    2024年以來,如東縣紀委監委會同縣財政、審計、農業農村等部門,對村集體“三資”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進行分析研判,以“村級集體資產資源違規租賃問題”為切入口,聚焦資產資源底數不清、經營處置不規范、村居干部自律不嚴等問題,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小切口”專項整治。

    自查自糾,起底問題,清單管理。與農業農村、組織、審計、巡察等職能部門協同聯動,采用“派出紀檢監察室+鄉鎮紀委+村務監督委員會”縣鎮村三級聯動監督模式,成立督查專責組,制定《關于開展村級集體資產出租問題專項清理整治的實施方案》,細化具體舉措,要求各鎮(區)組織村(居)對村級集體資產(資源)出租和管理使用情況全面梳理摸排,結合2021年南通市清理和規范農村集體“三資”合同(協議)工作,主動對照《方案》的8個方面重點問題開展自查自糾,并通過“監督一點通”、信訪舉報等平臺收集一手資料,形成問題清單。結合清單,5個督查組會同轄區內鎮(區、街道)農業農村部門開展重點調查和復查復核,靈活采取“以案破題”、信訪問題排查、一線走訪、專項核查、交叉互查、“線上線下”比對核實等有效手段,及時對十九大以來涉及村(居)集體資產(資源)違規出租、出售,以及侵害集體利益的信訪舉報進行排查梳理,對賬逐一銷號,同時對尚未辦理、仍未了結的舉報問題,組織力量調查核實。

    聯動協作,逐一核查,分類處置。堅持問題導向,強化“以案開道”,推進專項整治取得實效。針對229個村(居)自查自糾情況和信訪舉報等相關情況,會同農業農村局開展專項檢查,進一步深挖細查、查深查透問題線索。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主動自查自糾、積極采取措施挽回損失,對性質情節較輕、數額不大、影響較小的問題,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置,一季度談話函詢30件次;對排查不主動、隱瞞不報、整改不積極,或者數額較大、情節嚴重的,給于黨紀政務處分18人次。查處的典型問題中,有的將手伸向村集體土地流轉收益;有的“老好人”思想,不敢動真碰硬,造成村集體資產損失。如,河口鎮某村以村兩委會議形式流轉3000余畝土地給本村種糧大戶,期間未簽訂任何合同、協議,多名種糧大戶一直拖欠村流轉費和服務費200余萬元,引發群眾不滿。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警示教育和震懾作用,對專項治理中查處的典型問題,點名道姓通報曝光,持續釋放執紀必嚴、違紀必究的強烈信號。截至目前,開展農村“三資”領域專題警示教育5場次,受教育群體400余人;開展4次提級監督檢查和2輪次清理整頓,共清理、補簽、依法廢止經濟合同480余份,清收資產資源租賃發包費210余萬元。

    補足短板,建章立制,規范管理。根據專項整治情況,結合近年來查處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件,針對專項監督檢查發現的“三資”管理中存在的合同不規范、土地承包費繳納不及時等薄弱環節和問題,查找根源、剖析問題原因,先后向洋口鎮、掘港街道等部門發出紀律檢查建議,督促地方黨委和行業主管部門完善體制機制,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財務和“三資”管理辦法等制度,從源頭上規范權力運行、強化監管、堵塞漏洞、防范風險,實現“村級主體責任、鄉鎮屬地責任、農業農村局監管責任、紀委監督責任”四位一體“三資”管理責任機制,全力護航鄉村振興;完善線上線下全域常態化監督機制,完善“監督一點通”群眾舉報平臺,建立鄉鎮(街道)農經員、村報賬員等關鍵崗位工作標準,嚴格落實日常談心談話、廉政約談制度,增強工作的責任心、敬畏心,進一步推動“小微權力”規范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