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過去了,鄉親們還記得當年的抗洪排澇嗎?”“記得。洪澇過去了,可戰天斗地的洪家灘精神傳了下來……”前不久,海安本土原創情景劇《永恒的印記》將本土印記韓國鈞慷慨“家國情”、洪家灘十澇十排“抗洪精神”等搬上舞臺,采用“隔空對話”形式,讓群眾身臨其境感受廉潔文化古今交融、廉潔品質代際傳承。
這是該市因地制宜用活本地資源、用好身邊故事的一個生動實踐。近年來,該市持續挖掘本土優秀文化中的“源頭活水”,不斷豐富廉潔教育載體、豐潤廉潔文化滋養,努力推動廉潔教育“走新走心”。
位于海安城區的韓公館,是愛國民主人士、民國時兩任江蘇省長的韓國鈞故居。他因勤政廉潔、勇于任事,成為晚清重臣,受人尊敬。依托本土賢吏,該市全景式挖掘韓國鈞勤廉思想與嘉言懿行,在其公館內打造了廉潔教育示范基地,用其一言一行,教育熏陶當地干部群眾。
不僅用好名人故居資源,該市還注重依托村落步道、農居家巷等田園景觀打造廉潔村莊,讓廉潔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唐莊村有著深厚的廉潔文化底蘊,歷史上出過清官廉吏鄭步遽。該市深挖其清廉故事、家風事跡,以其倡導的“官正、師正、商正”理念為主題,打造清廉步道、家風巷、鄭步遽故居等廉潔村落景觀群,讓群眾在漫步廉道中“觸景生廉”。
此外,該市還堅持傳承與發展并重,將傳統民間曲藝、現代科技手段融入廉潔文化建設,讓廉潔意識在寓教于樂中入腦入心。圍繞“傳統傳承”,積極拓展本土廣為流傳的“唱鳳凰”“道情說唱”“三句半”等民間曲藝形式,以通俗化方式講紀送戲。圍繞“現代發展”,將廉潔文化和現代光影技術深度融合,通過設置“廉問答題PK”“騎行闖廉關”“算賬悟廉”等多款互動游戲,推動廉潔文化可參與、可互動、可體驗。
下一步,該市將抓住干部群眾的興趣點、關注點,因地制宜持續推進互動式、多樣化廉潔教育活動,以激發干部群眾深層次的情感共鳴,實現“廉能量”的高效傳播。(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