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862ci"><dfn id="862ci"></dfn></del>
  • <strike id="862ci"><input id="862ci"></input></strike>
    用奮斗書寫,全面小康南通答卷厚重精彩 ——寫在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開幕之際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21-09-28 閱讀:0

    本報記者 湯曉峰 朱文君

    稻浪翻滾,瓜果飄香,江海大地又迎豐收季。與廣袤田野上勃勃生機互為映照的是,南通經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面豐收。

    2016年9月—2021年9月,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市委團結帶領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踐行新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大地為紙、奮斗為筆,交出了一份充分展現“強富美高”鮮明特質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答卷。

    去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南通視察時,點贊南通“好通”、滄桑巨變、生活幸福,這是對南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分答卷的最高褒獎。

    旗幟引領

    激發砥礪奮進強大動力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科學指南。

    這五年,我們應對風險挑戰,搶抓戰略機遇,展現昂揚斗志。回顧五年的奮斗歷程,我們深刻領悟到,以新思想定向領航、向新思想尋策問道,是始終沿著正確方向闊步前進的根本保證。我們深刻領悟到,只有始終以新理念倡樹導向、引領發展,主動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各領域全過程,才能確保小康建設成果過硬、成色飽滿。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希望江蘇緊緊圍繞“兩個率先”光榮使命,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推動經濟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文化建設、民生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等五個方面“邁上新臺階”,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發展的總命題,也是引領江蘇“十三五”發展的總綱領。自此,“強富美高”成為江蘇發展的新藍圖和新坐標。

    按照“強富美高”新藍圖,南通創造性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大力實施江海聯動、陸海統籌,扎實推進產業、城市、交通轉型,加快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在江海大地上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南通建設的小康答卷。

    2020年11月12日,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到地方視察就選擇江蘇,第一站就來到南通。

    狼山旅游度假區黨工委書記、管理辦公室主任成賓難以忘懷,他有幸為習近平總書記講解五山地區濱江片區從臟亂岸灘到生態綠肺的美麗蝶變。“當我聽到總書記對沿江整治修復的肯定,心里無比自豪。經過這些年努力,江水更清了、江岸更綠了、群眾的笑臉更多了,我們更加真切地理解總書記所說的‘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崇川區狼山鎮街道同心社區居民朱斌難以忘懷,總書記和現場的群眾親切交談。“總書記對我們說,大家生活在這樣的城市里很幸福,幸福是你們共同奮斗、親手創造出來的。這句話真的說到了我們心坎里。”從小生活在狼山腳下,朱斌親身體驗到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和保護帶來的變化。(下轉A3版)

    用奮斗書寫,全面小康南通答卷厚重精彩

    (上接A1版)今年初,他們家拿到了拆遷安置的兩套新房,父母從村民變成了拿養老金的城市居民。“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甜,更有責任保護好五山地區的環境,守護好我們的長江母親河。”

    南通博物苑社會教育部講解組組長陸苒苒難以忘懷,總書記在參觀張謇生平展陳,詳細詢問張謇興辦實業、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情況后叮囑大家,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張謇故居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廣大民營企業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強社會責任感,堅定“四個自信”。“我要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挖掘好張謇先生的精神內涵,講好家鄉故事,為建設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盡一份力。”

    在開啟新征程、進入新階段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賦予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的重大使命,同時對南通發展寄予了殷切期望。省委要求南通“高起點、大手筆建好江蘇開放門戶,融入蘇南、擁抱大海,實現更多的‘天塹變通途’,再來一次高質量發展的‘滄桑巨變’”。

    市委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全會部署要求,緊密結合南通發展實際,發出了勇當全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排頭兵的動員令。全市上下咬定目標,銳意進取,以領跑者的定位、開拓者的氣魄、奮進者的姿態投身“奮進現代化 跑贏新賽程”的新實踐。

    追趕超越

    敢于爭第一勇于創唯一

    時間是奮斗的見證者,鐫刻著前行的足跡。

    翻開五年前的市十二次黨代會報告,報告客觀分析了當時面臨的挑戰和問題:經濟總量較大但人均水平不夠高,產業門類較多但集聚度、競爭力不夠強,中心城市首位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趨緩,干部能力建設、基層組織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仍需加強……

    直面短板和問題,五年來,我們奮力扛起省委賦予“一個龍頭、三個先鋒”的使命擔當,在推動跨越發展中敢于爭第一、勇于創唯一,決戰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這個中秋節前,在上海工作的年輕白領陸一旭,坐動車僅花了一個多小時就回到南通家中。去年7月1日滬蘇通鐵路開通以來,陸一旭有了滬通“兩地同城”的感覺。同樣的感受來自許多家在上海,人在南通工作的大型企業高管——

    五年來,我們搶抓新機遇。順勢推動行政區劃變更、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通州灣新出海口、南通新機場等重大戰略性工程布局起勢,一批百億級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加速形成江海大城市格局、交通大樞紐棋局、臨港大產業布局,積蓄了追趕超越的強勁勢能。

    9月初,南通創新區紫瑯人才公寓迎來首批人才選房及交付入住。北京大學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孫泉博士拿到了128平方米的新房,優厚的人才政策讓他感受到南通創新區滿滿的誠意——

    五年來,我們緊扣“高質量”。通過科創發力,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建設南通創新區和沿江科創帶,著力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通過轉型蝶變,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牢牢牽住項目建設“牛鼻子”,積極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不斷提升重點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拿地即開工,24小時五證齊發,看似不可能,在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可能。3月19日,新松機器人項目拿到審圖合格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和不動產權證。作為全省“企業投資項目信用承諾制不再審批嚴格監管”試點地區,南通開發區再次刷新了審批發證記錄——

    五年來,我們錨定高標桿。抓改革促開放,“一枚印章管到底”“一支隊伍管執法”全國示范。實施蘇通、錫通園區一體化運作,疊石橋、志浩市場協同發展,打破了體制束縛,打開了發展空間,激發了動力活力。

    8月底,崇川區北濠橋新村改造范圍內最后一家破墻開店的店招被拆除。這個新村已建成20多年,多處有破窗破墻開店現象,居民意見很大。該小區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施工后,濠北社區成立了3個攻堅黨支部,140多名黨員堅守現場,勸說房主配合拆遷,督促安全施工——

    五年來,我們凝聚精氣神。抓黨建,聚合力,組織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江海戰疫黨旗揚”行動,“奮進現代化 跑贏新賽程”黨員集體出征,“攻堅有我”行動……大力弘揚“狼性”精神,全力突破一批打基礎、補短板、利長遠的大事難事,讓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逐步變成現實。

    當前,我們正以不負時代的擔當、舍我其誰的豪情,全力奮進現代化新征程,以更多過硬的發展成果,勇當全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排頭兵,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實干為民

    續寫強富美高精彩篇章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市委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真情懷服務人民,江海大地小康夢圓。

    廣袤的通州灣示范區,投資千億元的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座海濱綠色鋼城正拔地而起;在海安市,上半年新開工20多個1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從已有項目不斷裂變出“二期”“三期”項目,成為一道靚麗風景——

    這五年,“強”的實力加快累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市委審時度勢,抓項目調結構,厚植“經濟強”的基礎,地區生產總值連跨4個千億級臺階,去年突破萬億元。中天綠色精品鋼、桐昆聚酯一體化等一批百億級乃至千億級產業項目開工建設,工業、服務業應稅銷售均突破萬億元,建筑業總產值躍居全國地級市之首。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5%,經濟發展進入創新加速、質量提升加快階段。

    經過一個夏天的緊張施工,位于海門區悅來鎮的強村加油站即將投入運營,將成為3個經濟薄弱村的“造血”中樞,每村每年將獲得不低于35萬元的收益。我市探索建立扶助資金入股建設強村加油站的模式,助力村集體持續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這五年,“富”的成色不斷提升。我們堅持抓普惠補短板,人民生活水平整體性提高。一組數字讓人印象深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2608元、年均增長9.1%;財政用于民生支出比重從75%提高到80%,累計完成23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城市吸引力不斷增強,常住人口歷史性超過戶籍人口,達772.66萬人。

    清晨,如東縣豐利鎮龍口村,村民錢生賢來到家門口的小河邊,拎起網籠,收獲頗豐,“水清了,蝦蟹也多了起來”。狼山國家森林公園,青山綠水相伴,很多市民將這里作為晨練首選地,“風景好,空氣好,心情也好”——

    這五年,“美”的氣韻日益可感。我們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重大成效,環境質量創近十年來最好水平,優良天氣比率連續三年全省第一;全域治水扎實推進,中心城區66平方公里主要河道達到Ⅲ類水質;長江大保護走在全國前列,五山地區濱江片區生態建設成為全國典范,建成國家生態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1月6日上午,張謇企業家學院正式揭牌,滋養了江海兒女百年的張謇企業家精神,將影響更多人。從黃海之濱到彩云之南,32年間,江蘇“時代楷模”海安市寧蒗支教教師群體接續跋涉走進大山,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這五年,“高”的境界持續拓展。通過抓載體塑品牌,我們在社會教育、文藝創作、公共文化等方面齊發力,特色江海文化鼓舞著江海兒女奮勇前行。張謇主題話劇、紀錄片等精品力作享譽全國,省“五個一工程”獎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國文明城市實現“滿堂紅”,“道德模范”“中國好人”等精神文明重大典型不斷涌現。躋身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國家級試點城市,市域治理進入核心價值觀引領、數字賦能精準治理的階段。

    拼搏創造奇跡,奮斗創造輝煌。新的藍圖正徐徐展開,讓我們牢記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在現代化新征程上跑出新精彩,不斷譜寫“強富美高”現代化建設更為華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