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862ci"><dfn id="862ci"></dfn></del>
  • <strike id="862ci"><input id="862ci"></input></strike>
    正風反腐這五年① | 治病樹,拔爛樹,正歪樹,用紀律維護整片“森林”健康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21-09-16 閱讀:0

    全市召開領導干部警示教育大會。 宗炳國攝

    “雖然你沒有收受承包方的禮品禮金,但對于這么大金額的合同,事先沒有經過公開招投標程序就簽訂,希望你正確認識錯誤。今天我們這個談話,不是故意難為你,而是提醒你,防止小過失釀成大錯誤……”

    聽了這一席話,某醫院副院長老楊深刻反省,愿意接受組織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中的“第一種形態”處理。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即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早在2016年1月,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對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作出部署。2016年10月,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正式寫入《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這是“四種形態”在黨內法規中的首次亮相。隨后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相繼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多個黨內法規。

    運用“四種形態”,把紀律挺在前面,體現了標本兼治的理念,一些犯錯誤的干部主動向組織講清問題,一些游走在違紀邊緣的干部懸崖勒馬,還有更多干部受到警醒,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實現了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四種形態”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創新,已成為南通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執紀的實踐指南。2016年以來,全市運用“四種形態”處理41386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處理25603人(次),占比61.9%;“第二種形態”處理13699人(次),占比33.1%;“第三種形態”處理666人(次),占比1.6%;“第四種形態”處理1418人(次),占比3.4%。

    紅臉,是為了“治未病”

    如何在黨員干部出現“病情”之前,及時把脈會診扶正祛邪“治未病”,避免“重疾”發生?2017年,市紀委出臺了《關于對市管黨員領導干部進行談話函詢的辦法》,從談話函詢的條件、內容、程序及要求等方面對談話函詢措施進行規范完善,用制度形式將談話函詢措施規范化、系統化。這一辦法的實施,改變了以往以查辦大要案論英雄的觀念。

    2017年底,市紀委收到信訪舉報,反映某局副局長張某到轄區企業檢查時,利用職務之便吃拿卡要,威逼恐嚇企業等問題。這種內容籠統、可查性不強的問題線索,按照過去的做法,往往會先放一放,等時機成熟再說。踐行“四種形態”后,紀檢監察人員打破“重大案、輕小錯”的定勢思維,有問題線索反映的,第一時間組織分析研判,適用“第一種形態”的,開展談話函詢,在咬耳扯袖、紅臉出汗中實現懲前毖后、治病救人。

    當張某被找談后,否認自己到企業檢查時存在吃拿卡要的行為,但也承認存在脾氣急躁的問題。對此,談話人員對張某進行了教育和提醒,張某表示誠懇接受,并作了深刻檢討,之后在單位民主生活會上,張某也將接受市紀委談話情況作了說明。后續回訪過程中,大家普遍反映張某工作態度好了許多,注意了方式方法。

    “踐行‘四種形態’,就是要樹立‘查辦大案要案是成績,抓早抓小更應是成績’的意識。”市紀委負責人總結道,“通過早提醒、早糾正、早處置,將大量一般性、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讓黨員干部時刻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防止他們滑向違紀甚至違法的深淵,防止因‘病入膏肓’而動用‘手術刀’,這是對黨員干部的真正關心和愛護?!?

    懲戒,是為了風清氣正

    紀檢監察機關積極踐行“四種形態”,既關口前移,用紀律管住“大多數”,又突出重點,對于構成違紀違法的行為,綜合運用二、三種形態,及時進行黨紀政務處分,防止一般違紀違法發展成犯罪行為。

    2019年,市紀委收到信訪舉報,反映某局副局長李某帶著下屬接受管理服務對象的宴請。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該同志除了參加此次宴請外,上半年還帶著下屬接受了另一家管理服務對象的宴請。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了這么多年,在反腐高壓態勢下依然有一些黨員干部紀律意識淡薄,心存僥幸、頂風違紀,損害黨員干部的形象。經過研究,市紀委給予李某黨內警告處分,對一同赴宴的相關人員也按規定進行了處理。李某接到處分決定后,深刻反省自己的行為,表示在今后生活和工作中將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以實際行動革故鼎新。

    “抓小”,并不意味著“放大”。市紀委監委擎“利劍”、拔“爛樹”, 對嚴重違紀和職務犯罪的極少數,需要運用第四種形態的,堅持有案必查、有貪必肅,對觸碰紀法紅線的予以懲戒,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2016年以來,先后查處南通汽運集團原董事長、總經理龔建宇,市水利局原副局長陸建平,第二人民醫院原副院長陶巍棟,市級政府投資項目建設中心原副主任陶高兵,海安市人民政府原黨組成員、原副市長張元春等人嚴重違紀違法案。

    筑壩,是為了固本培元

    “要強化制度治腐的意識,進一步規范并嚴格執行工程項目基本建設程序,落實建設單位的項目管理主體責任,對工程發包、材料采購、工程量變更、項目竣工驗收、工程竣工結算等項目管理重要環節,完善項目決策、內控管理體制……”針對十八大以來查處數起工程領域違紀違法案件現象,市紀委發出了紀檢監察建議書。

    治病,更要堅持源頭防控,堵住機制漏洞,開出良方增強“免疫力”,實現固本培元、壯筋續骨的目的。通過案件倒查、以案促改、舉一反三,督促相關單位堵漏建制,市紀委做深做細查辦案件“后半篇文章”,扎緊不能腐的制度籠子。市紀委下發紀檢監察建議169份,提出建議意見591條,推動建章立制546項,協助市委出臺《關于推動建立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實施辦法》,為政商交往劃出界線。在全省率先打造大數據監督一體化平臺、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領域陽光防范體系,有力推動重點領域監督機制改革和制度建設。

    為筑牢“不想腐”的堤壩,市紀委通過制作警示教育片,匯編反腐案例,開展廉政專題講座,組織“5·10”思廉日等活動,引導黨員干部自覺遵規守紀、令行禁止,強化拒腐防變能力。

    “四種形態”管住了黨員干部從“好同志”到“階下囚”的廣闊地帶,有效解決黨員干部“犯罪有人管,違法無人問”的問題,體現了嚴管與厚愛的有機統一。市紀委負責人表示,五年來,南通市紀委牢牢把握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工作目標,始終堅持挺紀于前、紀嚴于法,嚴懲極少數,警醒大多數,通過綜合運用”四種形態”,全市黨員干部干事創業風正勁足,人民群眾對正風反腐信心不斷增強。

    ·蔡鑫樺 施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