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862ci"><dfn id="862ci"></dfn></del>
  • <strike id="862ci"><input id="862ci"></input></strike>
    南通市科學技術局黨組關于巡察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通報
    來源:中共南通市紀委網站 發布時間:2019-11-14 閱讀:0

    根據市委統一部署,2019年3月12日至6月6日,十二屆市委第七輪巡察二組對南通市科技發展專項資金進行了巡察。2019年7月10日,十二屆市委第七輪巡察二組向南通市科學技術局黨組反饋了巡察意見。按照黨務公開原則和巡察工作有關要求,現將巡察整改情況予以公布。

    一、巡察整改工作組織情況

    (一)成立整改領導小組。我局收到十二屆市委第七輪巡察二組《關于巡察南通市科技發展專項資金的反饋意見》后,迅速成立由局黨組書記任組長,其他黨組成員任組員的局落實市委巡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強力推進整改落實工作。

    (二)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我局緊緊圍繞巡察發現的問題,全面、徹底、系統、長效地提出整改方案,制定出臺《南通市科學技術局黨組落實市委巡察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反饋意見整改方案》(通科黨〔2019〕28號),共針對3個方面10個問題制訂了22條具體整改舉措措施,重點從解決突出問題、完善管理制度、落實工作責任和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落實整改,舉一反三,確保整改效果的長期保持。

    (三)建立監督整改機制。我局以巡察整改督查系統為依托,建立由落實市委巡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的監督整改工作組,按照系統報送時間節點要求,組織開展落實整改的監督協調,不定期組織各整改責任主體參加的點評會,督進整改工作落實。

    二、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情況

    (一)政策制定及執行方面

    1. 關于“政策制定前期調研不充分,難以落地生效”問題的整改情況。

    2018年9月《市政府關于推進市區產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意見》(通政發〔2018〕50號)已經刪除該條款,今后在科技創新政策調整過程中,我局將加強調研,通過走訪、座談、征求意見等形式,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確保政策合理、有效落地。

    2. 關于“政策響應滯后,未能使政策紅利惠及企業”問題的整改情況。

    該事項2018年8月已經整改到位,今后我局將加強財政撥付專項資金的監管。

    3. 關于“合作銀行缺乏考核與動態調整機制,部分金融機構支持和服務企業科技創新力度不大”問題的整改情況。

    一是3月15日召開科技金融工作座談會,下達了2019年合作銀行蘇科貸年度指標,印發《市區科技金融工作先進單位及先進個人評選辦法》。

    二是鑒于華夏銀行未開展蘇科貸業務,2019年初我局未與華夏銀行續簽蘇科貸三方合作協議,同時于8月份啟動對存入華夏銀行的200萬蘇科貸風險池資金的收回工作,目前正在辦理相關手續。

    三是根據《南通市區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通科高〔2016〕65號)文件精神,為提高南通市區科技成果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強對各合作銀行資金池資金的動態管理,對照2018年度市區“蘇科貸”業務合作銀行的績效,經會商市財政局,決定調整江蘇銀行、農業銀行等8家合作銀行的“蘇科貸”資金池規模,于8月26日印發《關于調整南通市區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合作銀行資金池規模的通知》(通科高〔2019〕101號)文件。目前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正在按通知精神抓緊辦理“蘇科貸”資金池調整相關手續。

    (二)科技發展資金使用方面

    4. 關于“切塊資金未充分發揮效用”問題的整改情況。

    截至2019年8月底,我局共梳理未使用切塊到區的高企獎勵資金、大型儀器補貼資金、創新券資金和通創幣資金3496.74萬元。9月2日,我局已向市財政局報送《關于提請全額收回未使用切塊到區科技資金的函》(通科計〔2019〕104號),并將全力配合財政開展資金收回工作,確保9月份完成資金收回。因機構改革調整,我局已與市知識產權局、市財政局協調未使用切塊到區的知識產權獎勵資金清理工作,目前市知識產權局已向市財政局報送《關于市級知識產權切塊資金整改工作情況報告》,我局將積極跟蹤相關工作進展情況。

    5. 關于“個別項目未完成協議約定指標”問題的整改情況。

    7月份,我局協調紡織絲綢研究所理事單位召開專題協調會,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胡義東、蘇州大學副校長楊一心、市科技局局長李吉平、南通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葉輝、市財政局工貿發展處副處長施正菊、紡織絲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執行所長居海濱等17人參加了會議。市科技局作為理事單位,將通過理事會的形式,就紡織絲綢研究所積極開展業務工作、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和完善法人主體地位等形成共識,共同推動紡織絲綢研究所體制機制改革。

    6. 關于“個別項目未約定具體任務指標”問題的整改情況。

    為了建設南通先進通信研究院,我市分別與清華大學、南通大學成立“聯合研究中心”,兩校再以聯合研究中心的名義向南通先進通信研究院派出科研人員和管理骨干。整改實施以來,我局先后兩次組織工作組到南通先進通信研究院調研,了解項目推進情況,根據清華大學陸建華院士團隊的研究開發重點和南通大學現有技術人才條件和南通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積極推進在廣域寬帶通信系統和智慧醫療兩個方向組建團隊,重點投入,完善兩個團隊的儀器設備等硬件建設、高層次人才團隊建設;積極推進開展開放性課題的組織管理,根據研究中心的研發活動需要,充分利用國內外創新資源,加速推進陸建華院士團隊的科研成果產業化進程。

    7. 關于“部分專項資金未能專款專用”問題的整改情況。

    因生產力促進中心由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轉制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2017年與財政協商將相關結余經費轉為收入后上繳市財政(上繳財政的經費必須事先轉為收入),今后生產力促進中心在承擔科技項目過程中將進一步做好經費預算工作,嚴格執行項目合同,確保經費使用科學合理。

    (三)項目評審及管理方面

    8. 關于“評審專家管理不規范”問題的整改情況。

    一是起草了《南通市科技專家庫管理辦法》(試行),從制度層面對專家庫的使用、管理與更新作了規范,該文件在征求各方面意見后于9月份出臺實施。

    二是針對目前在庫本地專家偏少的現狀,我局于7月份印發了《關于征集南通市科技專家信息的通知》(通科計〔2019〕83號),截至目前已征集近400多名專家信息,于9月份審核入庫。

    9. 關于“項目驗收不及時”問題的整改情況。

    一是8月份修訂出臺《南通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通科計〔2019〕92號),明確項目承擔單位應在合同執行期滿后3個月內按要求提交驗收申請,完成全部合同考核目標的可提前申請項目驗收。對無正當理由合同執行期滿后6個月仍未提交驗收申請的項目實施強制終止。

    二是7月份印發《關于開展市級科技計劃應結未結項目清理工作的通知》(通科計〔2019〕80號),對截至2019年3月底的應結未結市級科技計劃項目開展集中清理,整改實施以來已組織開展4批次211個項目驗收,全面完成3月底前到期項目的驗收,下一步將根據《南通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通科計〔2019〕92號)及時組織到期項目驗收工作。

    10. 關于“部分項目終止執行產生損失”問題的整改情況。

    我局根據巡察反饋的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結合省委《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蘇發〔2018〕18號)文件中關于項目管理的改革舉措,組織業務處室對2015年印發的《南通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通科計〔2015〕103號)進行了修訂,于8月12日出臺《南通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通科計〔2019〕92號),理順了科技計劃項目的評審、立項程序,明確實施管理、驗收管理要求,對擬實施終止、強制終止項目的管理職責、處理流程進行了進一步規范。

    三、下一步整改工作重點

    在落實科技發展資金巡察反饋意見整改方面,我局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這些成果只是階段性的,有些問題的整改因時間等因素還在繼續推進,有些需要長期堅持的整改措施還需要常抓不懈。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嚴格對照科技發展資金巡察反饋意見,強化問題導向,緊緊盯住整改重點,繼續抓好整改工作。同時堅持舉一反三,堅決杜絕類似問題發生,著力在推動建章立制、構建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切實鞏固整改成果。

    (一)落實整改責任。嚴格按照整改方案落實責任,對因推進落實不力的責任部門和責任領導進行追責,確保每項整改措施落實到實處。

    (二)強化跟蹤督查。加強整改措施落實的跟蹤、協調和監督,強化時間節點管理,做好巡察整改督查系統填報工作,確保每項整改措施按時保質地落實到位。

    (三)堅持長效管理。注重深挖問題的根源,深入研究整改問題的長效管理對策,通過建立健全完善的運行機制、制度體系和監管機制,切實杜絕整改問題的再次發生,有效提升科技項目和資金的規范化管理水平。

    (四)注重改革創新。在科技管理改革中,注重學習借鑒佛山、寧波等標桿城市和蘇南地區的先進管理經驗,結合本地實際,積極創新新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機制,逐步形成具有南通特色、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通過管理改革的創新,實現科技創新績效的大幅提升。

    歡迎廣大干部群眾對巡察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如有意見建議,請及時向我們反映。聯系方式:電話0513-55018866,郵政信箱:南通市崇川路58號一號樓407室,電子郵箱ntkjj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