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南通市紀委監委舉辦的“學習貫徹監察法,依規履職有作為”在線訪談節目現場。今天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南通市紀委常委、海安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浩做客訪談。歡迎您,張書記!
張浩: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很高興來到“學習貫徹監察法,依規履職有作為”在線訪談節目現場,與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主持人:去年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在全國各地推開以來,與改革相關的一舉一動均倍受社會矚目和關注。張書記,您能不能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海安市是怎樣推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
張浩: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市自去年11月份起,嚴格按照改革時間節點,吃透上級精神,倒排工期,細化安排,把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作為“一號工程”全力推進,市委主要領導靠前指揮,紀委牽頭抓總。今年1月15日,選舉產生了市監察委員會主任,提請任命了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和委員。16日下午,市監察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南通市首家成立的縣級監察委員會。至此,深化監察體制改革的階段性工作任務基本完成。接下來,我們在推動“紀法貫通、法法銜接”、落實省紀委監委“1+N”制度體系、監察向基層延伸等方面,始終以擔當促深化,持續推進深化監察體制改革各項工作向縱深發展,完成了各項改革任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主持人:張書記,您剛才在訪談中提到了正全力推進“紀法貫通、法法銜接”相關工作,大家都知道,這是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懲治腐敗的重要體現。那么,您能不能具體談談海安在“紀法貫通、法法銜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張浩:國家監察法的頒布施行,開啟了從試點探索向依法履職的新階段。我市紀委監委依據黨章和憲法、監察法,著力打通“紀法貫通、法法銜接”各環節,確保有序開展紀檢監察各項工作。
一是推進內部深度融合方面,在監察體制改革中,我們對檢察院轉隸人員和原紀委執紀人員進行了全面融合。先后舉辦了“全面融合、全面提升”法紀銜接培訓班、專題研修班,并邀請了相關領導和專家為全市紀檢監察干部授課輔導。今年4月24日《中國紀檢監察報》對我縣融合培訓相關做法作了專題推介。
二是統一定性量紀尺度方面,在推進“紀法貫通、法法銜接”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我市少數事業單位,在對同一違紀事實處理時,采用的降低崗位級別標準不一致。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廣泛聽取相關單位意見的基礎上,就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違紀處理形成了統一的量紀標準,切實保證了黨紀政務處分的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對接刑訴制度改革方面,我們嚴格貫徹“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要求,確保調查案件的事實、證據、法律文書等符合刑訴法的相關規定。5月份,我們組織召開了市委反腐敗協調小組會議,通過加強外部協作的方式,強化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方面的“法法銜接”。
主持人:從您的介紹中,可以看得出,海安在“紀法貫通、法法銜接”相關工作上,能堅持政治站位,堅守使命擔當,既嚴格遵循中央、省市委統一部署,又體現出一定的海安特色。張書記,我看到您在《黨的生活》反腐倡廉版上發表了一篇與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相關的文章,是您對“政紀處分”變為“政務處分”的解讀,想請您談談這一字之變,對我們紀檢監察機關意味著什么。
張浩:這篇文章,是我市主動對接改革、主動發現問題、主動探索實踐的理論成果之一。我剛才在講到“統一定性量紀尺度”時,已經提過“黨紀政務處分”的這一說法。國家監察法公布實施后,政務處分這個新名詞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我市紀委監委及時組織全體人員對監察法認真研讀學習,并組織人員以“政務處分代替政紀處分,全面詮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重要內容”為主題,展開了充分研討。經過調研訪談、總結提煉、成果論證等環節,我們認為政務處分的一字之變,至少帶來了“三個更”的效果,即處分對象更廣、處分標準更嚴、處置方式更活。在實踐中,我們以國家監察法公布實施為時點,以“三個更”原則為遵循,已對3名公職人員作出政務處分決定,另有3名人員,是監察法頒布后新納入監察對象范圍的,正立案調查。這些充分顯現出政治效果、紀法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主持人:張書記,我們都知道,“完善制度體系,扎牢體制機制籬笆”是構建“三不”機制中的重要方面,監察體制改革成果需要制度加以固化。請問海安在建章立制方面有沒有什么新舉措呢?
張浩:有的,我們以監察體制改革為契機,在規范工作流程、方式方法、線索管理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先后制定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問題線索集中管理的辦法》《關于對縣管黨員領導干部進行談話函詢的暫行辦法》《關于對問題線索處置中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意見進行監督審核的實施辦法》《關于建立自辦案件立案前會商機制的實施辦法》等制度,完善了海安市監察文書模板,規范了審批程序,為監察體制改革在我市落地生根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主持人:張書記,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從您剛才的介紹中,我也感受到了您以及紀委監委身上所承擔的責任是沉甸甸的,紀委監委也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大量的工作。那么,我們有沒有什么具體的活動抓手,來讓社會、讓人民群眾對監察體制改革有切身的獲得感呢?
張浩:肯定有的。在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中,我們始終聚焦主責主業,讓監督提質增效,努力將制度優勢轉化成治理效能。今年以來,我們主要實施了三項“工程”,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向基層延伸助力添彩。
第一項是“清風惠民”工程。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今年定位為持續深化年。我們在“清風惠民”工程中,著重掛牌督辦發生在農村基層的典型“四風”問題和涉黑腐敗問題,把懲治“蠅貪”同掃黑除惡結合起來,嚴肅查處放縱、包庇黑惡勢力甚至充當“保護傘”的黨員干部。今年以來,已經查處“微腐敗”問題32起,給予黨紀處分27人,誡勉談話12人,210個村居和73個基層站所已完成“微權力”清單的梳理、審核和公示工作。
主持人:看來“清風惠民”工程讓全市的老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張浩:是的,我們所有的活動都是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而開展的。第二項是“提效護航”工程,這項工程主要是實施“提推進成效,護航決策快落實;提服務質效,護航企業攀新高;提治理實效,護航惠民有保障;提管理績效,護航干部作風正”四項行動,今年重點組織明查暗訪40多批次,提供案件線索50多個,實名通報曝光問題50多個。
主持人:相信“提效護航”工程一定會使政府行政更高效,老百姓辦事更便捷!
張浩:這就是我們實施“提效護航”工程的主要目標。第三項是“生態優化”工程,主要是扎實抓好“農村基層政治生態監測評價系統”的建設,采用市委巡察階段式監測和日常常態化監測兩種形式實現對區鎮、村居的政治生態監測與評價,努力構建全市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主持人:改革不易,貴在堅持。其實,我們最關注的,莫過于通過這次改革試點工作,顯現出了哪些成效,您能不能再作一些介紹?
張浩:發揮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最大效用,是我們矢志不渝的追求。改革仍在路上,越往后,改革的成果將越會體現得更加明顯。從目前來看,改革的成效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監察體制改革之前,我們已經實現了黨內監察全覆蓋,但全市仍有20%左右擁有公權力的公職人員是非黨員,或者沒有一定職務,不能進行有效監督;監察體制改革后,這部分人員將不再游離于監督之外。
二是形成對違紀違法人員更大的震懾力。今年1-5月份,全市紀檢監察組織處置問題線索同比增長101.69%,立案數同比增長6.7%,給予處分人數同比增長37.7%。這一組數據,就是監察體制改革帶來的成果,充分說明我們在監察體制改革后查處違紀違法的力度空前加大。
三是提高人民群眾對正風肅紀工作的滿意度。今年我們實施的政治生態入村調查測評,結果顯示人民群眾對紀檢監察工作的滿意度達98.5%,說明我們監察體制改革后的一系列舉措,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和肯定。
主持人:我們非常樂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在我市顯現出如此喜人的成果。張書記,相信在您的帶領下,全市各級紀檢監察組織通過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我市的政治生態一定會得到全面優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也一定會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張浩:謝謝!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以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為契機,更加奮發有為,更加擔當作為,向全市人民群眾交上一份優秀的答卷。
主持人:好的,謝謝張書記。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再次感謝您能來到“學習貫徹監察法,依規履職有作為”在線訪談節目現場,跟我們一起交流、分享海安市落實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經驗和體會。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各位網友,再見!